華潤的紅色故事
1931年的一個夏日,時任中央特科負責人的陳云,在上海交給一個叫秦邦禮的年輕人兩根金條,指示他以此做資本,以開店為掩護,為黨建立秘密交通站。
接到指示后,23歲的秦邦禮化名楊廉安,辦起6家各式店鋪,以此為掩護傳遞情報、接送蘇區干部、為蘇區購買藥品和無線電器材等,為紅色根據地的生存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努力。直到日軍侵入上海,楊廉安才賣掉店鋪轉回延安。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作為國共合作的一個重要標志,蔣介石允許我黨在國統區建立“八路軍辦事處”。周恩來與英國駐華大使阿奇博爾德克拉克卡爾協商,希望能在香港設立“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得到卡爾的認可。我黨派廖承志等去香港籌建“八路軍香港辦事處”。秦邦禮也成為香港八路軍辦事處最早的成員之一。
1938年1月,香港八路軍辦事處成立,地點設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 8號,對外掛牌是“粵華公司”。廖承志主持工作,日常事務負責人是連貫,潘漢年參與領導。
當時的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轉口港,航運業比較發達,工業活動主要是修船和造船,人口150萬。由于中國內地爆發了抗日戰爭,許多資本家為了避免戰亂而把工廠遷到香港,于是制造業逐漸發展起來。內地的一些銀行,包括當初開在上海的外國銀行,也陸續搬到香港。1938年的香港成為相對和平的大后方。
香港八路軍辦事處的使命主要是在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中募集資金和物資,支援八路軍、新四軍抗日。為了妥善保管募集到的資金和物資,并順利送到抗日前線,香港八路軍辦事處決定成立一個相對獨立的合法公司,由這間公司開辦銀行賬戶,辦理倉儲和運輸業務。這項任務交給了秦邦禮。
經過一番調查和準備,秦邦禮在1938年夏秋之交開辦了“聯和行”,公司設在香港干諾道中,注冊資金為兩萬美元。聯和行就是華潤公司的前身。?
秦邦禮是江蘇無錫人,他化名楊廉安,在無錫方言里“廉安”與“聯和”發音相近,公司的名字與他個人的名字相關聯,看上去這家公司更像一間私人公司。這個名字是經過有關部門和武漢八路軍辦事處“長江局”批準的。
原輕工業部部長錢之光回憶說: “實際上,這是我們黨設在香港的一個海外經濟聯絡點。這件事知道的人很少”。
何香凝、宋慶齡此時都住在香港,廖承志利用她們的特殊身份開展募捐活動。1938年在香港八路軍辦事處的安排下, “保衛中國同盟”在宋慶齡家里成立。
從1938年3月到1941年12月,香港八路軍辦事處代表我黨,在宋慶齡、何香凝的幫助下,在香港及東南亞范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抗日募捐活動。華僑的捐款大部分由香港大英銀行代收,存入聯和行的賬號。募集到的物資則先存放在保衛中國同盟租的兩個倉庫里;再由聯和行安排,送到武漢、重慶的八路軍辦事處,然后分批運往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日根據地,為前線浴血奮戰的八路軍、新四軍輸送了大批西藥、通訊器材和運輸車輛。
抗戰勝利后,受周恩來同志的指示,聯和行改組并更名為華潤公司,公司名分別取自“中華”與“潤之”(毛澤東字)。同時,中央決定將我黨在香港的另一家重要貿易機構——廣大華行與華潤公司合并,并在此后又陸續將黨在香港的貿易機構統歸華潤旗下。?
“華潤公司”,正是今日央企華潤集團之雛形。
?
?
?
整理:龔智強
編輯:楊? ?林
責編:龔智強
合作單位
友情鏈接